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好好学习 >> 正文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管理创新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0-07-06本文来源: 科界

人类历史上的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在到来,全球科学技术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根据中科院2006年启动的一项大规模预测研究[1],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态势可概括为:信息科学技术风头正劲,继续突飞猛进;新能源、新材料需求强烈,进展日新月异;生命科学、生物工程方兴未艾,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题,前景无可限量;环境、生态、健康等与民生相关的科技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暗物质、暗能量等基本科学问题凸现,酝酿着重大突破,对人们的世界观将产生一次新的革命性影响。

与前五次科技革命不同,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呈现两个新的特征:一是过去的科技革命都是改变人的外部世界,从蒸汽机、电机到计算机等莫不如此,而这次科技革命将改变人类自身,从躯体、大脑到智能都将受到改变和影响;二是历史上的五次科技革命都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交替发生,前后间隔达60至100多年,而新科技革命有可能是技术和科学的革命同步发生、发展。正由于新科技革命的这两大新的特征,它必将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世界经济与产业结构,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模式。

现代管理科学是以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各类组织的行为、决策及方法的学科,与人类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密切相关。因此,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管理科学必然出现一系列革命性的创新与变革。

一、科技革命与管理创新

管理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历史上是科技革命的结果。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中国和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古希腊苏格拉底等的论述,可说是人类最早的战略管理之作。但是,真正的管理科学化是与近现代历次科技革命相伴相生的。18、19世纪的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生产力的迅速提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泰勒使用秒表研究工厂管理,这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诞生,管理活动完成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

20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以计算机、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原子能、生物技术为标志,诞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对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出现了管理的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行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众多派别,管理学界百花齐放,出现了管理科学的“理论丛林”。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有序走向无序,走向混乱,直至死寂,在封闭体系中,熵增加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任何社会组织也不例外,包括企业,只要是在封闭的环境下,它从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直到老化,熵值都会增加,效率递减。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也阐明了企业为什么具有生命周期的内在原因,因为管理熵揭示了组织内部管理效率递减的规律。但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使组织的熵值减少,维持秩序,持续发展,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管理的根本原因。华为为什么能成为华为?是因为任正非发现了企业组织的熵增秘密,一方面通过科学管理洞察人性,激发华为人为目标奋斗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利用耗散结构原理,不断扩大开放度,从而通过熵减,获得持续发展的企业活力。

从整体上看,科技进步对管理科学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管理科学的进步;第二,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可为管理科学化提供技术手段和有效工具;第三,科学研究发现的新现象、新原理、新概念,会使管理科学在观念、理论上产生新的突破。

管理科学具有理念、战略、方法三个层面。理念是管理理论的思想根基,是管理行为的总阀;战略是管理实践的精要,是管理举措的大纲;方法、手段是管理活动的抓手,也是理念、战略能否落地的关键。科技革命对管理科学的影响涉及三个层面,这一点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尤为清晰、突出。

二、新科技革命给管理科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新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空前巨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未来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这是客观规律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任何一个快速发展的系统都有这一与生俱来的特性。不确定性有三个特点:一是复杂性,系统的多维度、非线性、大跨界的现象经常出现,因果逻辑极其复杂;二是动态性,急剧的变化使管理对象难以被厘清,连各种变量都不易知晓;三是难预测,发展趋势多变,方向不易预判[2]。正如以色列籍物理学家、TOC制约理论创立者、企业管理大师高德拉特所说,管理者将面对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冲突环境等三大挑战。这些新的挑战,毫无疑问也给管理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良机,工业时代以稳定性、可靠性、可预测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理论范式及刚性管理体系,将在管理的理念、战略和方法手段三个层面发生革命性变革。

(一)对管理理念层面的影响

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管理,是以增加绩效为主要目的的,至少在泰勒的以计时、计件为手段的科学管理体系下,是不大考虑人本因素的。科技革命导致产业变革,社会财富增加,增进人类福祉,提高了人类社会活动的自由度。自由度增加,意味着系统的熵增加,导致伴随的组织混乱度增加。正如高德拉特所言,“系统的自由度越大,它就越复杂”。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减熵,维持秩序。于是,一个悖论就出现了:压减自由度,还是容许熵增加?平衡点在哪里?这个悖论矛盾的解决,必须在管理的理念层面进行思考。管理,究竟为了什么?我们既要有序,有序才能增效,才能持续发展;更要“以人为本”,让被管理者拥有充分的自由度,获得更多的福祉。在这个逻辑下,官僚制的僵化组织、部门分割、权力分化的传统管理体系,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剧增的现实面前,必然要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必将是具有弹性、柔性、灵活性、包容性、人文性的管理理论与治理体系。

2. 人类与自然

传统的管理将自然界视为管理对象,重视人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利用和掠夺,而忽视自然伦理。现代管理理念则将自然视为社会关系的集合之一,人也是自然界的一个最有主动性、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把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统筹考量,从而高度重视环境问题、生态系统以及可持续发展,关注科技伦理、社会伦理的协调。在管理实践中,着重关注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特征,统筹加强人文精神与科技文明建设,让科技创新真正惠民生、利社会,而不是相反。

3. 世界观、价值观

管理理论的构建,管理的理念、行为和实践,都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密切相关。随着新科技革命对量子论、反物质、暗能量、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基本科学问题的认知进一步深化,某些当今被广泛认可的常识与真理,可能会遇到新的挑战,人们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将会有更新的深化与发展。对这些基本问题新的认知,毫无疑问会对管理科学将产生基础性的深刻影响,虽然今天很难全部预测这些影响是什么,但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定然是空前的。

4. 管理科学理论的重建

任何管理理论都是特定时期特定管理实践的产物。工业文明时代出现过许多管理学大师,他们为那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留下了许多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管理理论。但是,在新科技革命的过程中,这些理论和思想将会重新受到实践检验,依照适者生存原则,被重新确定价值,决定其是保留、改造,还是被淘汰。例如,以短板决定容量的著名木桶原理,在工业革命时代是家喻户晓的著名理论原则,但在“互联网+”的开放时代,组织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正被长板理论所取代。与此类似,历史上许多有效、有名的管理科学理论,都将面临重新检视,以确定其是否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同时,新的实践、新的环境,又将诞生一批新的管理理论。

5. 知识创新如何管理?

创新将越来越成为影响全局的核心问题,从0到1的原始性创造与破坏性创新,将是未来越来越重要而普遍的工作方式。对这类工作的管理,完全不同于工业文明下“从一到多”的流水线管理理念和范式。二战时期,美国科学院院长J.B.Jwett指出,创造性工作是“人的心智运作的结果,思维之花在最大自由的氛围中盛开。没有人事先能预言别人头脑将会想什么,也不能强迫人们产生新的思想。他最多能做到的是为创造性的努力提供有利的环境……”作为管理者,如若不能转变计件、考勤,或强迫、命令的管理思路,自取其败是必然后果。创新活动尤其是如何管理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对管理界来说今天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仍然是令人困扰的难题。

6. 互联互通时代的管理

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参与、去中心化等特征,微信等沟通工具的强大影响力,3D、4D打印制造适应人们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这些正导致企业从大规模、流水线、封闭性的自主模式走向协同竞合模式,使社会组织结构从纵向分层朝横向群落迅速转换,“小而美”企业成为时尚,分散多样的群落圈,从创客群落、同学群落、健身群落中大量产生,成为管理者面临的新常态。随着5G的普遍应用及未来量子通信等更前沿科技的出现,这些特点必将更为突出。决策和管理层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抓住这一时代特征,摈弃封闭、割据、层级等传统思维方式,以开放、分享、共赢、民主、平等、去中心化等理念,做好管理工作。干得好,事半功倍;干得不好,事倍功半,甚至导致组织整体翻车,大量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待新的管理理论的出现和解决。

(二)对管理战略层面的影响

1. 高度关注发展趋势

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成果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任何企业、社会组织必须高度关注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企业管理者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对相关科技前沿的了解,对本企业明天、后天走向的战略选择,是肩头的首要重任。否则,它就将是下一个柯达。球王贝利说:“我踢球不是追着球跑,而是看球会落到哪里,先跑过去等着。”制定战略应该多学学贝利。

在一个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时代,了解大格局、大趋势,遵循趋势去做事,显得非常重要。在平静发展时期,优势比趋势厉害,如果拥有资源和实力优势,就可以占山为王,稳操胜券;但在急剧变革期,对趋势的认知和把握,远胜于已有的优势。成功等于趋势加优势,永远别跟趋势过不去。“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做战略,首先要洞察发展趋势,抓趋势很有学问,需要把握好,太早没用,太晚过时,要在趋势的苗头将到未明之时。

2. 高度重视关键要素重要性的变更

关键要素重要性的变更,也是管理者必须考虑的一个战略问题。工业时代,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掌控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战略的首要问题。资源配置和竞争优势决定企业效能,协同作用决定企业效益。伴随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比如,生产工具的数字化、生产场地的分散化、产品功能的服务化等,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生产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化特征将越来越显著。在工业时代因交易成本极大而闲置的资源,在当前会因信息网络技术而使交易成本变得极小。随着物质资源地位的下降,创新人才、管理智慧等创新要素的决定性作用将愈来愈凸显。在多种要素体系中,人才是最具活力、潜力与影响力的核心因素。任何组织、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无视这些关键要素重要性的变更,不重视对关键核心要素的培育和聚集,在这个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时代,失败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3. 高度关注新产业、新业态

新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新产业、新业态对原有产业的重新洗牌,甚至完全替代更新。伴随“大智云物移”,即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风起云涌,当前正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转换的节点。而随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量子通信等颠覆性技术群的突破,大批新产业、新业态必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课题,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给予充分关注。“吃着碗里的,看着碗外的”,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关注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基本功之一。

4. 高度重视商业模式创新

当今时代,善于进行资源整合,是企业家必须关注的战略重点之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自己企业的成本,很有可能是别人的收入;你的费用,很有可能是别人的财富。“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是当下流行的“免费”商业模式。高明的管理人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利用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应对客观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并成功驾驭不确定性,从而成为竞争的赢家。互联网时代,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免费的商业模式下,只要把免费服务做得很好,总有办法在海量用户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可以说,以后的市场营销赢家将主要属于在商业模式上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人士。

5. 高度重视系统安全问题

保持系统的安全性,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的重要程度,成为任何组织的战略性问题。一个系统至上、万物互联的时代,安全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上,人们可以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假如有上百亿的设备互联,哪怕是一个传感器出现纰漏,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2016年10月,美国东海岸黑客入侵全球10万台智能设备组成的网络,爆发了DDOS攻击事件,造成美国公共服务系统、社交网络全面瘫痪。近年来,DDOS在全球的攻击事件越来越频繁,攻击流量越来越大,攻击方式日益多样化。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从小规模事件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金融风险的管控、个人隐私的保护、系统崩溃的防范等,既是现在和未来面临的战略挑战,也会是诞生新产业的巨大商机。2020年春天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性肺炎,以几十万人的生命和全球性的经济几近停滞的惨痛代价,充分向世人证明了系统安全的战略重要性。

(三)对管理方法论层面的影响

1.“效率从哪里来?”

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永恒的任务是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等策略层面的努力,解决效率与效益的提升。社会永远是在往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100多年来,管理理论都在寻求解决一个问题:“效率从哪里来?”自泰勒以来的管理大师们分别做了揭示:效率来自分工,来自分权,来自分利。三个经典管理理论,有效解答了三个效率,即劳动效率、组织效率、人员效率的奥秘。上述理论都是基于组织本身决定其绩效的思路,已较好地解决了20世纪工业时代的管理课题。然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不确定性,使组织外部环境成了影响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理论和管理者难以胜任新科技革命后的组织效率问题。

新时期的情景是:效率不再主要来源于分工,而是来源于协同;必须激励价值创造,不能只做绩效考核;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和内涵发生了重大改变,与组织理念和战略相符合的新文化,有更大包容性、开放性、容错性特点的新文化,往往决定组织管理的成败。如何提高企业、组织的效率、效益和价值,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论。

2. 流程再造

在工业社会的管理模式中,法约尔将管理的职能总结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要素。传统管理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战略设定、组织构建、岗位设计、不同岗位的目标—任务—人力资源配置、完成任务、绩效考核和奖励惩罚等。这些,在过去的组织管理中是普遍适用的。流程再造的根本动力来自管理哲学的变化,它应该关注的是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面对新的情况,应该反思的是:组织的管理系统应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模块是否可以随意组合?管理系统是否有足够的柔性?管理模块中有无空间让员工按自己的意愿发挥创意等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应根据本组织的实际,以实现组织效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整个管理系统从体系架构、策略完善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完善流程再造。

3. 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管理理念和战略的改变,也引发了管理的方法、手段的变革。人工智能不仅取代了许多日常工作,迅速提高管理的效率,也有效提高了决策质量,为决策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很多既有的模式将被颠覆;将区块链应用于企业管理,其去中心化、开放性、不可篡改性等特征将使得数据公开透明化,大幅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新技术对管理实践方法论层面的影响是最大、最快、最广泛的。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推进,当前的信息、智能类技术手段,必然会转型升级为新一轮的技术。作为管理者,应该具有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以提高企业、社会组织的管理效益和效率。当然,也不能过度强调新技术的重要性,任何时候人总是最重要的因素。管理的目的总是要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相反。马克思说:“白痴都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复杂,只有智者才能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管理对新技术的应用,应以适合为基准,不是说技术越新越好,成本越高越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多点、群发突破的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方兴未艾,形成新的历史性交汇。新科技革命将冲击改变一切,从经济基础到管理决策。农耕时代,我国古代的管理智慧对人类贡献巨大;工业文明时期,中国的管理学与工业生产一样落后于人,我们的管理智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今,正是走向网络、智能的新科技革命时代,我国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并跑、领跑轨道上已有不错表现。与此相呼应,我国新时代的管理科学与实践,理应且可以预期将重登舞台,走向世界,作出与国力、国情相适应的成就和贡献。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原会长、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兼中国科大原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席酉民.现代管理面临的三大挑战及应对策略[J].管理学家(实践版),2010(1):26-32.

文章来源:《科技智囊》,2020年第3期